“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经济大省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
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同、协调、协作是落子的关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印发的《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坚持全方位对接、多领域合作、深层次协同,聚力提升与京津冀、长三角协同发展能级”的总体要求。
行动方案围绕协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协同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同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协同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等六方面部署了21项重点任务。明确到2027年,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初步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便捷交通物流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纵深推进,公共服务合作机制持续完善,一批标志性工程落地实施,跨区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省的决策部署,不仅积极落实响应了国家战略,也彰显了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必须勇于担当、发挥更大作用的发展使命。
不止是山东,放眼全国,浙江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投融资、产业园区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湖南携手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湖北携手江西等中部省份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及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生态……近年来,一个个经济大省从全国“一盘棋”出发,深度挖掘自身禀赋,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优势互补与衔接,对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愈发突出。
“经济大省处于区域发展战略的关键节点和枢纽位置,要用好用足本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经济实力,更好发挥支柱作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受访专家认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还要立足一域、着眼全局,包括加强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建设、打造经贸合作园区等重大发展任务的对接,更好发挥辐射带动力。记者梳理发现,多个经济大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提出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互联互通建设、提升开放平台能级的具体任务。
江苏提出,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交会点建设,大力促进丝路贸易,积极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广东提出,完善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立同东盟贸易促进与供应链合作机制,推动中欧班列稳定运营;海南提出,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制度型开放优势,加强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自由贸易园区的交流合作和功能对接;四川提出,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贯通,提升中欧、中老班列等运行质效。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集团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江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勤波表示,未来集团将持续发挥海外布局和资源优势,着力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加速发展“海外+”业务,重点推进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区的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经济大省挑大梁”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明经济大省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体量大、动能强的优势,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才能下好“一盘棋”、共谱“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