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人民币升势明显。据wind数据,5月6日周一亚洲交易时段,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接连上涨,一度突破7.18关口,创下年内新高。5月5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升穿7.20关口,为去年11月以来首次,日内涨超100点。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引发了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及中长期趋势的广泛讨论。 

    就人民币走强的直接原因,投资分析师林大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弱是推动力之一。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美国经济表现疲软,尤其是4月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美元指数从106上方回落至105以下,人民币因此获得支撑。

    同时,人民币短期走强还受特朗普最新讲话的影响。林大辉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语言”对全球市场影响极大。据路透社等媒体5日报道,特朗普称正与相关国家开展谈判,其政府可能“最早本周”与部分国家达成贸易协议。 

    此外,中国政策层面释放的积极信号也是驱动力。 林大辉分析,临近五一假期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市场对后续稳增长政策的预期增强。 

    数据显示,继4月27日、28日相继净投放900亿元、1030亿元后,4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再度向市场净投放1200亿元。 

    展望后市,分析认为, 离岸人民币的走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就外部环境而言,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等因素或将继续扰动市场,人民币由此面临一定贬值压力;美元走势亦是关键因素,如果美元大幅反弹,离岸人民币会继续回调。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全球经济若能保持复苏态势,国际贸易环境有所改善,人民币有望在稳定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升值动力。与此同时,“去美元化”趋势渐强,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占比提升,也可能带来结构性升值动力。此外,政策方面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分析普遍预期,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工具,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